资讯中心 网上商城 分类广告 网上订报 网址大全 论坛交流
| 网站首页 | 资讯中心 | 传媒人物 | 活动策划 | 特别关注 | 网上商城 | 网址大全 | 广告样版 | 论坛交流 | 在线留言 | 关于我们 |
| 网上广告 | 网上订报 | 直递广告 | 报刊广告 | 分类广告 | 注销公告 | 减资公告 | 清算公告 | 公司挂失 | 个人证件 | 客服中心 |
资 讯 搜 索
请输入查询的关键词:


标题查询 内容查询
图 片 信 息
热 点 信 息


新闻史学界泰斗 方汉奇:“小块头” 大智慧
发布时间: 2006-12-31 23:26:01 被阅览数: 8216 次 来源: 新华网
文字 〖 自动滚屏(右键暂停)
  他是中国新闻史学界的泰斗。人们不称他教授,亦不称老师,而是尊称“方先生”。

方汉奇近影

    块头不大——“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的身高是160厘米,2000年后缩减为157厘米”;

    头发花白——“我不用染。一来没有乌纱帽,二来不怕别人说我老,不必自欺欺人”;

    方框宽边的眼镜遮住半张脸——“看书看的。眼睛虽说不好,听觉很好。这是‘文革’锻炼出来的。那时候到处都是大喇叭广播点名:‘谁谁谁竖起你的狗耳朵听着……’我的‘狗耳朵’因此锻炼得还不错。”

    说的人不温不火,听的人笑声不断——这,就是方汉奇。

    学习是毕生的乐趣

    “两眼一睁,忙到熄灯”,方先生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状态。“白天是输出——处理学生信件、布置和看学生的作业、写文章、下载资料;晚上是输入——看书、看各种媒体的信息。每天还有一段固定休息时间。”这么多年来,方先生按部就班的生活基本没有打断过。“我一般看两集电视剧,有张有弛嘛。不过,只干到12点,不熬夜,要不会影响第二天的工作节奏。”即使在十年浩劫中,他也尽可能利用边边角角的空隙时间,多看一点书,多作一点积累。“那时候书很少,碰到一本大伙就赶紧传着看,不让看的书就偷着看。”现在,年近八旬的他每天依然工作十三四个小时。

    “我是教师。而教师这个职业就需要不断学习,不断地更新补充知识,尤其像新闻这类边缘学科更需要紧紧跟进。”“为了学生,我也必须好好学习,必须不断地吸收新的营养、了解新的信息为教学和科研服务。这是我的责任。”仍然坚持在教学一线的方先生说:“学生关注什么,我就得关注什么。他们研究什么题目,我就要看什么书。总之要比他们早半步,这样才能和他们及时交流。”

    总在追逐新事物

    于是,方先生成了学校较早接触互联网的老教授之一。除了浏览各大网站、收发邮件,他还看老徐(徐静蕾)的博客,也知道了网络上风传电影《无极》的恶搞片《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》。“这些不一定是我喜欢的,但却是我必须了解的。我对历史回忆录、文艺作品都很感兴趣,但却没有时间看。我只是紧跟而已,但有时也会弄得自己很狼狈。”“我很羡慕那些完全退下来的老年人。晨练、遛弯、溜嗓子、提笼叫鸟,优哉游哉,而我的日子过得很紧张。”

    年轻时的方先生也是个爱好广泛的人,文艺、体育都有所涉猎。他参加过合唱团,也在丁玲的剧本《重逢》和陈白尘的《升官图》中演过男主角。“现在老了,唱不了了,再唱乌鸦嘴里那块肉就要掉了。”他露出自嘲的笑容。不过,方先生最喜欢的还是旅游。“学习不仅要读万卷书,更要行万里路”——这也是他的治学格言。

    “年轻的时候坐火车,别人一上车就睡觉,我却喜欢盯着窗户看各个地区的人文和自然地理。这是一种比书本更深刻的学习。在‘五七干校’那几年,每到放假,我都出去旅游,几乎把江西游了个遍。凡是毛主席诗词提到过的地方都去,五岳也都爬过。”一提起旅游,方先生的话也多了起来,“这样才能做到‘胸中有丘壑’。”除了每年定期出国去看看儿女,他很少出远门。

    “一是年纪大了,再就是时间上不允许。只要带学生,就必须首先保证学习时间,而学习是没有止境的,所以这些也只能暂时搁置起来。”“我的有生之年,是在不断学习和不断更新知识的过程中度过的。过去是这样,今后也将是这样。”

    踏实做事低调做人

    他的专著《中国近代报刊史》和他主编的《中国新闻事业通史》,被学界公认为是与戈公振的《中国报学史》齐名的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两座学术高峰。他培养的一批又一批本科生、双学士生、硕士生、博士生以及函授生、留学生等,其地域范围之全、数量之多,堪称新闻史学教育的第一人。可是,在他的嘴里——“我只是个小人物”。“让每一天过得快快活活,工作上兢兢业业。只要尽我所能,把工作做好就行了,名和利的事,不必刻意追求!”

    因为“博闻强记”,方先生在新闻界素有“活字典”称誉。“我没有多大天分,只不过在积累上舍得下一点笨功夫而已。”但随着年龄的增长,方先生的记忆力也在减弱。“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,我上课只带一张卡片,但可以基本不看。事先备课只用一个小时,但现在第二天上课头一天要准备一天。我现在是能干多少干多少,什么时候学校不返聘了,那我立马就下,下来之后干点‘自选动作’。没有任务,没有压力,可以自由自在的看看闲书,那也是很愉快的一件事。”他说。

    “文革”的10年,是他事业的低谷期。不过,闯过了大风大浪,生活中的他随和、不较真。想得开,看得开,细微末节不会放在心上。“我老伴就是一个爱较真的人。你爱较真就较真,反正我不较真,所以我们俩连架都打不起来,她没有对手。”话语中透着几分孩子般的可爱。

    问到方先生会不会写一本自己的回忆录,“博闻强记”的他却摇摇头:“我的故事没有什么文史价值,主要是我也记不住。”

 

    方汉奇小传

    方汉奇,祖籍广东普宁,1926年12月生于北京。1950年毕业于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新闻系。1951年起先后在圣约翰大学、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任教至今。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三届新闻传播学学科评议组成员,中国新闻史学会会长。现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、博士生导师


上两条同类新闻:
  • 夏鸿:电子杂志,“新媒体”承载“新广告”
  • "毒丸"计划奏效 曹国伟:越来越发现新浪的价值

  • 关于我们 | 广告价目 | 本网价目 | 网上订报 | 合作加盟 | 友情链接 | 客服中心
    客服热线:18923862651 | 广告合作:18923862651 | 技术支持:0755-88846088
    Copyright © 2004 - 2023 07553.Com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    深圳报业网版权所有,未经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